你對人生的看法

雖然在人生的旅程中,受到空虛、失望、幻滅的侵襲,但人總不能沒有意義。

即使是不完善、不正確的,也總會有些意義,以安慰自己,一直活下去。

如古人說:「立德」、「立功」、「立言」為「三不朽」,也就是以為如能這樣,就不虛此生,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義。

大概的說,一般所說的人生意義,不外乎二類:一、在現實人間;二、在未來天國。

在現實人間的,或重視家庭──家族的繁衍:這是將人生的意義,寄存於家族的延續。

所以人雖死了,而有永久的意義 存在。中國儒家,是特重於此的。

人在家族鰾延中,「承先啟後」。所以人要能「裕後光前」,對祖先要慎終追遠。

老祖母們,別無所求,只希望有幾個孫兒。生前「含飴弄孫」,死後承受其祭祀。

這樣,就可以忍受苦痛,安心地了此一生。依於這一意義,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。

而人所作的事業,或善或惡,也會報在兒孫。所以說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」。 

佛法對於人生,否定其絕對意義,而說是苦,是空。

然而人生不是沒有相對的意義;如沒有相對意義,也就不可能經實踐而體現絕對的意義了。

先從人生的相對意義來說。依佛陀的開示,人生,世間,不外乎「諸行」──一切生滅現象,生滅流變的過程。

沒有不變的,稱為「無常」。「無常」,那就沒有永恆的福樂,終歸於滅,終歸於空,所以說是「苦」。苦,那就沒有究竟的,完滿的自由,

所以說「無我」(我,是自在義)。婆羅門教面對這樣的人生世間,構想一形而上的實體,說是「常」,是「樂」,是「我」。

佛陀徹底的否定他,稱之為顛倒。佛陀是面對現實,而說「無常」、「苦」、「無我」的正觀。在無常苦無我的正觀中,又怎樣肯定人生的意義呢? 

依佛陀的開示,人生世間,是「緣起」的。緣起的意義是:一切現象,一切存在,所以成為這樣的現象,這樣的存在,並不是神意的,不是自然的,不是宿命的,也不是偶然的,而是依緣而起的。

在主要的、次要的,複雜的種種條件,種種原因下,才成為這樣的現象,這樣的存在。一切依於因緣;對因緣說,稱為果。所以人生世間,是無限複雜的因果系,受到嚴格的因果法則所規定。 

依莊子逍遙遊中所說的三種人生境界

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;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徒于南冥,——南冥者,天池也。” 

文章開頭作者大筆揮灑,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,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:在那無風洪波百丈,溟溟無端崖的海中,有一條“不知其幾千里”長的巨鯤,它竟又變化為一隻大鵬,當它騰空而飛之時,斷絕雲氣,背負青天,垂陰布影,若天邊彌漫之雲。這只鳥並不甘心在荒涼的北冥蟄居,它嚮往“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”的自由翱翔,它嚮往南冥的生活,於是它振翅奮飛,擊水三千,然後盤旋而上,高飛九萬,飛至半年,到達天池,才滿志而息。

這則寓言,描繪了不畏艱難險阻、執著於自己的追求、展翅翱翔的大鵬形象,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安於現狀、不知進取、沒有追求的蜩與學鳩。“蜩與學鳩笑之曰‘我決起而飛,槍榆枋而止,時則不至,而控於地而已矣,奚以九萬里而南為?’”對於學鳩的嘲諷,莊子斥責曰:“之二蟲又何知!”,並提出了“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”的觀點,並以形象的例子加以論述曰: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靈者,以五百歲為春,五百歲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,此大年也。”。並由此得出結論:此小大之辯也。由此可見莊子對鯤鵬生活態度的肯定和對蜩與學鳩生活態度的否定,可見莊子積極的人生態度。

這則寓言告訴我們:人生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,有的人安於現狀,不願為理想付出艱苦的努力;有的人卻把自己的生命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彩虹。“男兒不展風雲志,空負天生八尺軀。”(司馬光)“生命如流水,只有在他的激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,才美麗,才有意義。”(張聞天)燕雀戲藩柴,安識鴻鵠遊。人生不能沒有追求,沒有追求的人生是可悲的。棄燕雀之小志,慕鴻鵠之高翔,超越自我,追求卓越——這就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。

莊子不僅是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,也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。他高舉著理想主義大旗,引導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積極拼搏、努力探索、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。同時他還告誡我們要重視積累,為實現人生的跨越打下基礎。他說:“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;置杯焉則膠,水淺而舟大也。風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翼也無力,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,而後乃今培風,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,而後乃今將圖南。。”莊子以風為喻,強調了積累對成功的重要性。

如果人生能像大鵬一樣遨遊於九萬里的高空、傲視萬物,超越自我,追求卓越是不是就達到了人生的頂峰呢?是不是就應該自我滿足了呢?

作為洞悉萬物、洞察內心的莊子給我們提供了人生正確的答案,提出了人生應當有更高的追求。對於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,品行合乎一鄉人心願,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,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,他們看待自己的成就有些沾沾自喜,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。顯然宋榮子的人生境界要高出他們,他能做到“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內外之分,辯乎榮辱之境”。宋榮子能不被榮譽所累,不被世人的詆詈所毀,堅持真理,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探索,這實是難能可貴的。莊子以宋榮子為例,闡釋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:戰勝自我,繼續追求。

莊子對人生的探索不止於此,他指出宋榮子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。為什麼呢?作者以列禦寇御風而行卻猶有所待為例,說明他們未能實現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跨越。那麼人生的最高境界,也就是第三重境界是什麼呢?

莊子把人生的最高境界描繪為“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”。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、沒有功利目的、心中無我的崇高境界。只有如此,才能潛心學習,為人生的騰飛打下厚實的基礎,才能不畏險阻,翱翔於九萬里的藍天,才能戰勝自我,不被榮譽所累,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,以熱愛作為奮鬥的動力。 

莊子說: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禦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,彼且惡乎待哉?”真正的自由是五條件的,這當然是一種“心游”“神遊”,是一顆無牽累的心在宇宙間的自由自在的遨遊。

“游心于物之初,有之全”就是莊子式的心游、神遊。莊子的心游是游於“無何有之鄉”,所以莊子的游是“無心而順有”。“順理應事”是即世間而出世間的精神自由,是即道德而超道德的精神自由。“無心順有”是離世間的自由,是超道德的自由。

綜上所述,追求——不斷追求——沒有追求,是莊子人生探求的三個階段,也是探求積極人生的三重境界。 

網友:鬼梁天下 贊助 部分篇文

參考書目:《白話〈莊子〉》、 《中國古代哲學寓言選》嚴北溟 著 《莊子現代版(增訂本)》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引用文差不多到這,如果你有看完這引用文,其實我想說的跟這差不多,我對於人生的看法?

那就要先定義人生的意義與人生的目標,就好像活著一定有你所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樣!!

佛曰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 是人生的目標

莊子是追求自我、自由

其實都差不多,人生在世的時候總是為了追求自我、自由而做出某種決定,對於是好、是壞就不會納入評估,

然後人死後,卻只求留下功德、美言,可以流芳百世,這是不是事實,我不評論,但是我所知道,是可以給周遭的人留下回憶。

人生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敗,但是別忘了,也還有一堆成功伴隨著妳,

如果我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,可能剩下 追求自由、自我,能在死後立德、立言,不用流芳百世,至少別遺臭萬年。

從這時點回頭看,過去的點點,只是培養自由、自我的基本能力,書讀再多,也只為了餬一口飯吃,人再拼命,也只為了吃得比別人好,

難道不是嗎?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veyoubb33 的頭像
    loveyoubb33

    X 紀錄 X 愛情 X

    loveyoubb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